黃銅棒的產品成品率金屬表面處理一般包括清洗、修復、酸洗和鈍化的全過程。一般來說,棒材必須在冷軋后進行拉拔,以獲得更精確的規(guī)格。鋁型材經過冷軋后會成為產品輸出,所以冷軋后金屬表面處理的知識很重要。
黃銅棒金屬表面處理后,其明顯的外觀特征是表面層光潔,五氣氧化褪色。其中,作為黃銅棒表面質量標準之一的空氣氧化層的厚度可以低于1000埃(1A = 0.1納米),因此可以充分考慮其生產加工過程中關于黃銅棒工藝性能的規(guī)定。
在韌銅連軋生產線中,熱軋黃銅絲在軋制后(保持一定溫度)立即進入液體(部分采用順流和逆流的制冷回收方式)進行回收、清洗和制冷。液體中含有鹽酸或醛類,與表層的氧化銅反應,使黃銅線坯具有金屬材料的鮮艷原色,稱為“光亮銅棒”。雖然使用醛類回收時維持黃銅絲的終軋溫度是關鍵點,但熱氧化銅只能在550 ~ 630與酒精反應,當絲溫低于500時,化學變化就會停止。
而
黃銅棒的表面處理通常采用酸洗鈍化,因為合金銅纜表面往往殘留較多的冷軋油脂,會阻礙醛回收的全過程。而在一些小型加工廠,黃銅棒粗軋和一些中間軋制環(huán)節(jié)很少使用乳化油,原料表面空氣氧化嚴重。只有清洗能力強的酸性水溶液才能解決電纜表面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