鑄造黃銅件表面的精飾處理工藝說明
1、化學拋光中,乙醇起雙氧水的穩(wěn)定劑和光亮劑雙重作用。隨著溫度升高,其光潔度和光亮度增加,但溫度過高時,會導致過腐蝕,產生麻點,且雙氧水分解加快;拋光時間隨溫度的升高而縮短,拋光時間短,則拋不亮,過長則產生麻點,每次拋光控制在30s左右,分短時、多次進行,拋光后都要脫膜和水洗一次。
2、鑄造黃銅件表面有雜質,噴砂可以清潔工件表面,化學拋光液與表面銅層起反應生成氧化銅,經清洗后的零件進入稀硫酸時,氧化膜被去除,得到光亮平滑的表面,呈金黃色澤。
3、黃銅件經拋光后,由于鑄造缺陷引起的斑點,經過鈍化處理后,黃銅件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鉻鹽鈍化膜,此鈍化膜與黃銅件表面的紫紅色斑點物質結合緊密,經過拋光將鈍化膜和紫紅色斑點物質除去。若經過拋光脫膜后,仍有紫紅色斑點,需反復進行鈍化、拋光處理,直到除盡為止。鈍化處理過程中,時間過短,則形成的氧化膜層疏松,易于脫落,時間過長會使黃銅零件產生脫鋅現(xiàn)象,導致鈍化膜質量低劣。故鈍化處理常在室溫進行,鈍化時間控制在15s左右。
4、防變色處理苯駢三氮唑溶液的溫度和濃度影響鈍化膜質量。溫度低,成膜速度慢,膜層不完整;溫度高,成膜速度快,膜較疏松,一般以50~60℃為宜;濃度大,膜層厚,色澤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