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銅鑄造其實是一種比較早的金屬熱加工工藝。黃銅鑄造工藝的定義:是指將固態(tài)黃銅溶化為液態(tài)黃銅倒入特定形狀的鑄型,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。
黃銅鑄造工藝所需的最低溫度:一般來說是960度,已經(jīng)快結(jié)晶了,一般至少用980,是最低的鑄造溫度,這是高鋅黃銅,低鋅黃銅還要高點。
黃銅鑄造工藝的優(yōu)點:制造成本低,工藝靈活性大,可以獲得復(fù)雜形狀和大型的鑄件,在機械制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,如機床占60~80%,汽車占25%,拖拉機占50~60%。
常用的黃銅鑄造方法:一般有三種黃銅鑄造方法,被證明是適合于黃銅鑄造。
1、失蠟鑄造:
常用于失蠟鑄造青銅鑄造,但也可用于黃銅和其它任何的金屬。通過使用蠟?zāi)?,陶瓷外殼覆蓋,工匠把能夠注入熔化的合金取代蠟。以失蠟法鑄造的器物可以玲瓏剔透,有鏤空的效果。
2、壓鑄鑄造:
壓鑄黃銅鑄造用另一種方法。是一種金屬鑄造工藝,其特點是利用模具腔對融化的金屬施加高壓。模具通常是用強度更高的合金加工而成的,這個過程有些類似注塑成型。壓鑄特別適合制造大量的中小型鑄件,因此壓鑄是各種鑄造工藝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。同其他鑄造技術(shù)相比,壓鑄的表面更為平整,擁有更高的尺寸一致性。
3、砂型鑄造:
砂型鑄造可能是最古老的鑄造,仍然是一個常用的方法,尤其是對小型鑄造廠。黃銅倒入砂模,可以創(chuàng)建一個獨特的外觀,這可能是工匠的首選。由于砂型鑄造所用的造型材料價廉易得,鑄型制造簡便,對鑄件的單件生產(chǎn)、成批生產(chǎn)和大量生產(chǎn)均能適應(yīng),長期以來,一直是鑄造生產(chǎn)中的基本工藝。
黃銅鑄造工藝通常包括:
1、鑄型(使液態(tài)金屬成為固態(tài)鑄件的容器)準(zhǔn)備,鑄型按所用材料可分為砂型、金屬型、陶瓷型、泥型、石墨型等,按使用次數(shù)可分為一次性型、半永久型和永久型,鑄型準(zhǔn)備的優(yōu)劣是影響鑄件質(zhì)量的主要因素。
2、鑄造金屬的熔化與澆注,鑄造金屬(鑄造合金)主要有各類鑄鐵、鑄鋼和鑄造有色金屬及合金。
3、鑄件處理和檢驗,鑄件處理包括清除型芯和鑄件表面異物、切除澆冒口、鏟磨毛刺和披縫等凸出物以及熱處理、整形、防銹處理和粗加工等。
鑄造工藝可分為三個基本部分,即鑄造金屬準(zhǔn)備、鑄型準(zhǔn)備和鑄件處理。鑄造金屬是指鑄造生產(chǎn)中用于澆注鑄件的金屬材料,它是以一種金屬元素為主要成分,并加入其他金屬或非金屬元素而組成的合金,習(xí)慣上稱為鑄造合金,主要有鑄鐵、鑄鋼和鑄造有色合金。